没有言语,只有动作。
裴九渊颤抖着握住那只布满老茧的手,缓缓站起。
那一刻,风沙止息,暮色温柔。
启明塾的地窖中,孩子们透过缝隙目睹一切,有人悄悄抹泪,有人握紧拳头,还有一个小男孩轻声说:“长大后,我也要当老师。”
数日后,消息传遍四方:
“铁面判官”裴九渊率部归降,焚毁兵符,自愿流放边陲,协助重建十所启蒙堂。
启明塾更名为“共明书院”,收容各地流亡学子。
林小凡未留名,悄然离去。
但他留下的那两个字??“记得”??被刻在书院正厅梁柱上,日日警示后人。
与此同时,京城太学院再度召开秘议。
青铜镜中映出裴九渊跪拜的画面,九位紫袍老者面色铁青。
“他背叛了天道!”一人怒吼。
首席老者却久久凝视镜面,忽然问道:“你们还记得百年前,那位被处决的启蒙先驱吗?他临刑前说了什么?”
无人应答。
唯有角落一位年迈学者低语:“他说……‘总有一天,你们的孩子会问我儿子的问题。’”
首席老者闭目,叹息:“也许,我们一直守护的‘天道’,其实早已偏离了初心。”
三日后,太学院发布公告:
自明年起,废除“庶民不得研习高阶经义”之禁令;
设立“民间讲学备案制”,凡合规启蒙堂,皆可申请官方教材;
更令人震惊的是,《天律正典》第十三卷将重新刊印,扉页新增一行小字:
>“真理不属于任何人,它只属于愿意寻找它的人。”
>??补遗者:匿名
诏令颁布当日,全国八十九所启蒙堂同时鸣钟。钟声穿越山川河流,汇成一片浩瀚声海。
而在归言岛纪念园,那尊小女孩雕像的眼角,竟缓缓滑下一滴露珠,落入泥土,瞬间生出一朵洁白小花,花瓣晶莹,散发着淡淡暖意。
麻衣男子那晚再次出现。他蹲在雕像旁,轻轻拭去底座灰尘,然后从怀中取出一本薄册,放在花前。封面上写着:
《俗仙问答录》
翻开一页,只见写道:
>问:何谓俗仙?
>答:非腾云驾雾,非长生不死,而是明知世间艰难,仍愿牵一人走出黑暗者。
>
>问:如何修成?
>答:无需打坐炼丹,只需在别人绝望时,递一支笔,说一句:“你可以试试。”
>
>问:若有朝一日,天下皆识字,皆明理,还需俗仙否?